首页 百科文章正文

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百科 2025年10月07日 06:42 7 檀子阳

网上有关“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诫子书》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静”,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诫子书重点字词:

1、诫:警告,劝人警惕。

2、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3、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4、养德:培养品德。

5、澹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6、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7、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百度百科-诫子书

关于“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发表评论

聚鼎号京ICP备160226888号-1 备案号:川ICP备160226888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