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的历史故事
网上有关“宋之问的历史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宋之问的历史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同一部清康熙年间版本的《全唐诗》里,这两句在《代悲白头翁》以及《有所思》两首诗中出现,而且全诗除了第三句“洛阳女儿”变为“幽闺女儿”外,其余部分一模一样,但作者则分别为刘希夷和宋之问。
《代悲白头翁》这个题目也有些争议,有一种说法,称《白头吟》本源自当年卓文君规劝司马相如的诗作,后来变成汉乐府的题目,两晋以后模仿这种体例的前面都加上一个“代”字,因此《代悲白头翁》应为《代白头吟》;但从诗意和作者刘希夷曾有《代闺人春日》、《代秦女赠行人》等作品上看,“代”字应该是“替代”的实意,因此《代悲白头翁》也许并无传讹。
这首诗也被归在宋之问的名下,这也是宋之问得以留名青史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两句诗而激情杀人,杀的还是自己的外甥刘希夷。
宋之问的籍贯,有的说是在虢州弘农,差不多是今天河南灵宝,有的说是在汾州,现在的山西汾阳。宋老爹名叫宋令文,高宗皇帝时候任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左骁卫郎将是武官,虽然郎将的官职较低,但是地位却很重要,直接统属于皇帝,负责京城和皇宫的警卫以及皇帝本人的贴身侍卫;东台详正学士却是文官,负责校理图籍,是五品以上的官员。
另有记述说,“宋令文者,有神力。禅定寺有牛触人,莫之敢近,筑围以阑之。令文怪其故,遂袒褐而入。牛竦角向前,令文接两角拔之,应手而倒,颈骨皆折而死。又以五指撮碓觜壁上书,得四十字诗。为太学生,以一手挟讲堂柱起,以同房生衣于柱下压之。许重设酒,乃为之出。”这是三个小故事,其一,宋令文勇斗疯牛,很有斯巴达克斯PK狮子的气派;其二,五个手指头聚成一个尖儿,在石灰墙上写字,写的还是四十字的式,推测应该是八句五言的,标点符号没算字符数;这一手就绝对属于硬气功范畴的了。其三,把室友的衣服放在柱下石础之间,人家答应请他好好撮一顿之后才把柱子搬开,前两则与动物和自然景观过不去,显示其刚猛勇武,孩子他爹生的有点早,若是赶上武后临朝,就这块头,就这耐力,估计就没冯小宝他们啥事儿了。但第三点就显得稍有狡黠无赖,宋老爹当初把上梁都弄不正了,也难怪后来孩子没教好。
史称宋老爹“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
当爹把这个天份也平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令文有三子:长之问,有文誉;次之逊,善书;次之悌,有勇力。之悌后左降朱鸢,会贼破驩州,以之悌为总管击之。募壮士,得八人。之悌身长八尺,被重甲,直前大呼曰:“獠贼,动即死。”贼七百人一时俱锉,大破之。”宋之问是老大,文采出众;老二宋之逊,书法不错;老疙瘩宋之悌,超级猛男一枚。可惜老宋光顾了孩子们的才智教育,忘了比才学更重要的其实是素质。
宋之问少年时期就以“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闻名,可见他的才华肯定是有的,而且绝不是“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的水准,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宋之问正式走上仕途。其后的十五年里,他曾经到宫廷里专门辅导宫女的教育学院——习艺馆去当老师,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是他的同事。宋之问年纪轻轻,就成为大唐帝国的宫廷教授;后来在洛州参军任上,跟那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有交往。这些年中,宋之问基本在外围徘徊,所以没有什么太出格儿的地方。
再往后,武后临朝的圣历、久视年间,大型诗歌选集《三教珠英》的修编,给宋之问提供了更上一层楼的台阶。“三教”是说儒、释、道,虽然儒家的东西若是再上一步,就归于道家,但当时还是自成体系。“珠英”是溢美之词,此时距离武后登基已然十年,这个时期前接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绝对算是国富民强。志得意满之余,武后下诏,由近五十位鸿儒搜编儒、释、道三家精华,编撰了长达一千三百多卷的《三教珠英》,当然,现在大部份已经遗失。这套书的主编是张昌宗,宋之问成功跻身编委会成员之一
张昌宗可不是一般人,他跟张易之兄弟俩,这对儿兄弟可是生猛的薛怀义、儒雅的沈南璆等一干男宠之后来人。宋之问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觉着住武后的房不如上武后的床,这才是登天的捷径,按说宋之问也有上床的资本,除了诗文出众,史籍记载他“伟仪貌,雄于辩”,反正他自己觉着自己是挺帅的。
这时候正好有一天武后带着近侍大臣一同游洛阳龙门,兴致所及,武后让大家作诗应景,负责记录天子日常活动起居舍人,当时改称左史的东方虬先写出来,送呈武后,武后一看,写的不错,来,这件锦袍赐给你!结果宋之问坐不住了,赶忙把自己的递上去,结果“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武后就把已经赐给东方虬的锦袍要回来,转给宋之问,一时间,宋之问真是风光无限,而东方虬则是无地自容。
这次诗会倒没有什么黑箱操作,要知道,当时但凡有这类活动,主持人和评委可是才华横溢的上官昭容,直到武后驾崩,中宗即位,上官婉儿仍是朝中品评天下诗文的权威,有个故事,说中宗李显在正月三十那天率近臣去昆明池游玩,小宇宙一爆发,写了首诗,随后让跟着来的凡是能写的都写一首,最后要选出一首谱上曲作为新节目演唱。宋之问以《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应和,据说那天一共交到上官婉儿那里的诗有一百多首,上官婉儿坐在一旁的彩楼上,跟天女散花一样边看边把不入眼的往下扔,是谁的谁自己捡回去。不多时,除了沈佺期和宋之问俩人还空着手,其他人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干瞪眼儿,沈、宋二人怀里也跟揣着兔子一样,又高兴又紧张。
又过了半晌,飘下来一张纸,大家围上去一看,被淘汰的是沈佺期的作品,沈佺期觉着自己的不错啊,不禁心里的不服气都摆在脸上,这时候,上官昭容在上面发话了,说本来你们俩的诗跟你俩的块头儿一样势均力敌,但最后的结尾分出高下来了,小沈你看看你的收尾,“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虚头八脑的装烂木头不说,还跟要咽气儿一样,一点生气都没有,所以我就生气了,你看看人家小宋的,“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起码称得上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吧?沈佺期一看:真是这么回事儿,哥低调没低明白,以后可不这么得瑟了。
宋之问为了向则天大圣皇后自荐枕席,曾写了一首《明河篇》:
八月凉风天气清,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帐前初泛滥,水晶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乍一看,是说秋夜银河的扑朔迷离,结尾四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说是调戏也好,说是撒娇也好,骆宾王骂武后的那句“狐媚偏能惑主”放到宋之问身上才恰如其分,文人在大唐的地位之高,可说空前绝后;但文人数量也多,因此武后才不缺这个,她看了宋之问进献的诗,微微一笑,心里话了:“老娘我的品行可能不咋地,可是我的品位可不能低。我的‘津’能轮得着你小子问嘛。”
宋之问满心欢喜等着被临幸呢,结果等来等去一点动静都没,就花了些银子,去拜托武后身边的太子侍读崔融,侧面打听打听为啥自己愿意为天后的OOXX事业奋斗终生,都没激起天后的一点点性趣呢?崔融就趁着一天武后心情好的时候问了一句:为啥这宋之问三番五次送上门,都没被招进来留宿啊?武后一听就乐了,说那小子长的虽然不难看,才华也不错,但他口臭的太厉害,平时在朝堂上我都是耐着性子跟他说话,这要是单独呆着,我还不得把隔年的饭都吐喽?
在巴结领导方面,宋之问绝对是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主儿,既然费劲巴力知道了问题出在哪儿就好办,就不怕花钱,宋之问弄了鸡舌香天天放嘴里含着,这种人工方法终究不是味儿,所以武后最终还是对他没产生什么性趣。
宋之问上不了武后的床,转而向武后的小男人下手,奉承张昌宗、张易之的的人再多,也总会留下点事情没人想起来或者没人愿意去干。晚上,张家两个小白脸是属于帝国一把手的,想接近他们就只有白天。这白天大多都是吟诗饮宴,宋之问一看,张氏兄弟的衣服有人拿,座位有人摆,碗筷有人侍候,但这尿壶暂时还没人想起来备,所以耳朵听着杯觥交错,脸上跟着凑皮笑肉不笑的热闹,眼睛可一直盯着张家兄弟,好容易看见张易之身上一哆嗦,心里顿时大喜,知道这一抖可不是什么羊癫疯发作或者老年痴呆初期症状,此乃自己苦苦等待的尿战啊,于是连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特制尿壶,张易之尚未起身,宋之问的尿壶已经送到身畔,天下哪里能找到如此贴心的好同志啊,若不是张易之的神鸡现属御用,恐怕宋之问献上尿壶之后还得毕恭毕敬的为张帅哥提着呢。尽管此举 “天下丑其行”,但宋之问仍然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可惜御犬太多,不差他老哥一个。
这还真不是埋汰宋之问,史书上写着呢:“于时张易之等丞昵宠甚,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二月,武后日薄西山,八十岁的退休干部张柬之带领五百羽林军,冲进内宫杀了张家俩小白脸,并枭首示众,中宗复位,天下从武周回归李唐,宋之问因为伺候张家兄弟尿尿的佳话,被贬为泷州参军,地方大约在今天的广东罗定。
岭南的'“妃子笑”“荔枝来”,那是贵妃娘娘的待遇,大多数地段还属于瘴疠横行的穷乡僻壤。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宋之问哪受得了这个,于是带着那个五大三粗的弟弟宋之逊在第二年春天,悄悄跑回了洛阳,途中在汉江边,宋之问作诗道:“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尽显凄凄切切冷冷清清之态,那是当然,你一逃犯,不怯才怪。
宋之问兄弟潜回东都之后,厚着脸皮求驸马都尉王同皎隐匿他二人,王同皎的老婆是窝窝囊囊的中宗庶出的定安公主,定安公主不如韦后生的安乐公主排场大,但也是个颐指气使的主儿,前前后后娶了三个丈夫进门,王同皎是第一个,前赴后继的还有韦濯、崔铣,这是后话。诛杀二张拥立中宗的时候,王同皎功勋卓著,但他不肯与武三思、韦后派系同船,想着早晚得除掉武后残余和韦家势力。这一天,王同皎与友人张仲之、祖延庆、周憬等在家喝酒的时候又说起韦后要走武后的路,武三思还是一门心思想篡夺李家王朝,越说越气,最后把桌子一拍,痛骂不止,没想到隔墙有耳,宋之问的弟弟正在趴墙根儿,把这番话原封不动学给了宋之问,宋之问一拍大腿:机会来了!
他急急忙忙找来侄子宋昙和外甥李悛充当信使兼谈判代表,去向武三思举报冒险收留自己的恩人王同皎,并愿意做污点证人,只求自己兄弟俩能以合法身份留在京城。这样占大便宜的交易,武三思自然愿意,于是安排人实名举报王同皎组建小集团意欲谋反,随即假中宗的旨意走了个审讯的形式后将王同皎、张仲之、祖延庆斩首,周憬逃入比干庙,痛骂奸佞国贼之后毅然自刎。
宋之问因举报有功,不但潜逃的罪责免去,而且被擢升为鸿胪主簿,终于又可以手持浸染着恩人鲜血的朝笏每日面君,弟弟宋之逊升为光禄丞,李悛为太仆卿,其余参与者也均被任命为京官。。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矫诏,调集羽林军杀掉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在计划一鼓作气杀掉韦后母女的时候事败后身死,宋之问当然不能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如丧考妣般向中宗上表,一力歌颂武氏父子功德,讨得韦后欢心,靠着谄媚,又混上了考功员外郎的职务。
此时的宋之问,觉得自己在官场上可以游刃有余的生活,依照近几十年的经验,自武后之后,女权运动得到了飞速发展,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个公主都不是善茬子,所以一边倒向武后的嫡女太平公主,另一边又在中宗之女安乐公主这里找平衡,这点小伎俩糊弄安乐公主还凑合事儿,想瞒过老姜级别的太平公主就没那么容易;太平公主看不惯他两面三刀的做派,在中宗想提拔宋之问当中书舍人的时候硬生生以宋之问贪贿的事情拦了一杠子,结果宋之问不但升迁没戏,反而遭贬为没有什么实权的汴州长史,还未等赴任,又改成了越州长史,一杆子把宋之问从河南开封支到了浙江绍兴,估计是太平公主觉得汴州离京城太近,所以再弄远点,为了图个眼不见心不烦。
宋之问以为这一去,可以远离宫廷角斗的漩涡,混个安全着陆,但他忘了还有天理昭彰一说。宋之问末日的到来,全托韦后母女玩儿的过火所赐,这娘儿俩觉着老公太窝囊,于是在公元710年的六月,往中宗吃的意大利馅饼里放了农药,结果中宗一命呜呼,韦后随即立十六岁的太子李重茂为帝,自己和女儿一同摄政,想找个合适的机会也效仿婆婆那样成为新一代女皇。韦后母女的行径终于惹毛了年少气盛的临海郡王李隆基,他与太平公主合力摇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命,并拥立李旦即位,史称唐睿宗。因此公元710这一年用了三个年号,唐中宗的“景龙”,少帝李重茂的“唐隆”,睿宗的“景云”。
领导班子换了,照例要清算一批对方的,提拔一批自己的;宋之问自然属于前者,唐睿宗对他的评语是“狯险盈恶,无悛悟之心”,通俗点说,就是阴险狡诈、作恶多端;而且死不悔改;这样的家伙还是放的越远越好,于是宋之问被流徙到钦州,地点在现在的广西钦州。
唐睿宗这一辈子,别的事情没干,就让座儿了;第一次让给妈,第二次让给哥,终于以为不用再让了,结果发现生存在姐姐与儿子的夹缝中,日子也过得更难受,他知道儿子李隆基是块料,索性又让了一次,让三儿子君临天下,自己退居二线享清福去了。
史称唐玄宗的李隆基等位之后,对宋之问的所作所为也颇为唾弃,就问这孙子怎么还没死啊?天子金口玉言,不多日,诏书送到钦州,赐宋之问就地自裁。
这时候的宋之问再也拿不出志得意满的那个样儿,相反,据载他接旨后双腿哆嗦个没完,头上背上尽被冷汗湿透,在使臣告诉他可以回家跟老婆孩子Say Good-bye的时候,他已经“慌悸不能赴家事”,最后总算是颤颤巍巍吃饱了洗净了换了身新衣服上路(“饮食沐浴就死”),应验了害人者终害己的真理。
说到宋之问的死,也有一段小故事,当时一位有宿命通功能的高僧万回,历高宗、中宗、睿宗、武后、玄宗五朝,玄奘法师西行归来,专门去拜望过他。万回平时疯疯癫癫,跟后世在灵隐寺骂秦桧的疯僧有得一拼。他救过有复唐之功的崔玄暐、讥讽过大红大紫的张易之、唾骂过飞扬跋扈的韦后母女,鼓励过时为普通皇子的李隆基,顺便警告他一下开元盛世到五十年之后就会被渔阳鼙鼓打了个粉碎。
据载,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羲、薛稷几个人曾一起去找万回,想请万回预测一下自己的未来,万回先看看沈佺期,说你真是个才子啊。这可是天子都尊崇的圣人所言,沈佺期因此大喜过望。万回又对武平一说:“给你取个名字,叫‘佛童’,这样你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武平一虽然是武后娘家人,但跟那些武姓族人不同,从来都是低调低调再低调,为了避免牵扯进内宫争斗,甚至一度跑到嵩山学习佛法。后来应召入仕,也是在必须的场合写些应制的诗词。轮到岑羲、薛稷两个,万回瞅他俩眼神颇为轻蔑,这两位爷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岑羲就气哼哼的上马,跟薛稷说:“野狐禅,没什么可信的”,最后,万回看了看宋之问,摇摇头,说:“你小子也没跑儿”。
薛稷的书法、绘画在当时均属上乘,还是唐睿宗的儿女亲家,在玄宗一朝,因太平公主企图颠覆伟大领袖李隆基的英明领导一案牵连被赐死。岑羲也是因为同案,但是是被处决的,而且家产全被收了。
崔日用开始站错了队,后来及时从武三思阵营投奔到李隆基麾下,因此与沈佺期都算得以善终。
宋之问趋炎附势的结局,自然就不用多说了。
回到开头,那首藏有刘希夷冤魂的诗,全文为: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儿女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婉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个宋之问虽然辈分上是甥舅,但俩人年龄所差无几,同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高中进士,据说刘希夷文采恣肆,放荡不羁,并善得一手好琵琶,他可说没有宋之问那么多“上进”的心机。一日,甥舅两个谈论各自的诗词,宋之问看到刘希夷所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觉得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喜欢的什么似的,当即摆出长辈的身份,让大外甥把这两句让给自己,不知道是刘希夷当时就没同意,还是刚开始想答应,不一会儿就反悔了,总之让宋之问碰了一鼻子灰。宋之问一气之下,竟让家仆把大外甥绑架到柴火间,用装满土的麻袋活活压死。
这件事情不见于正史,但在像《唐才子传》那样的杂记中倒多有叙述,以宋之问的为人,一辈子如同飘萍般的行为上看,扼杀外甥,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是说心理上。
宋之问的故事讲完了,他的文采确实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但他的词章往往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环境色彩,说白了,都是为了以阿谀之法换得一己之利。
文采如同技术,有先天带来的,也有后来的日积月累,是可以加减消长的。但品行就不然,一张白纸,是任凭环境随意涂抹,还是竭力保持自己最宝贵的纯真,怎么样选择,这才是该思考的问题,因为那一念,就奠定了自己的未来。
大师,你好!很久以前就想写一封信给你,一直都没有提笔。
自己一直在职业上有些困惑,以前的来回跳槽,并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积累和收入,反而让自己越走越窄。
现在又到了一个选择的时候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关键的时刻,但自己现在还处于迷茫的状态,没有找到自己的职业的方向,这是我要面临的一个核心的问题。
还有就是自己的一些情况:年龄大(36)、学历查不了(民办)、积累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建议,自己为这个问题困扰有些时间了,真的需要你的帮助,还望大师不吝赐教!
提问:
1. 你对工作的认识,工作除了给我们带来收入以外,还能带来什么?
2. 你找工作的时候,你会看重什么?(收入、上升空间……)哪些要素是需要被关注的?
3. 你对职业规划是怎么看的,在你的职业的经历当中是一步步的干出来的,还是事先有个明确的规划,然后按部就班的进行?
4. 在你的工作经历中,支撑你走下去的动力是什么,特别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是什么支撑着你走过来的?(你毕竟在平安做了那么多年,还做到了一定的程度)
5. 现在自己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其中有自己的顾虑:
怕干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上升空间有限,技术含量低(没有竞争力,可替代性强)收入也有限,年龄也不小了,再面临职业的选择,自己似乎有点耽误不起了;
也许自己需要的是一个职业的方向,如果这个不确定,以后很多事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还是希望自己的未来看到希望!
友:小宋
小宋:
你好,见字如见面。
你的处境我大体明白,虽为80后,可也三十好几,学历不硬,找工作当然不易,而你又跳槽频繁,没有积累,最终造成如此窘境。
你要明白, 现在所背负的,正是你前期所欠下的。
我说这句话,并不是让你指责自己,因为这样毫无用处,而是希望你,把此时此刻当成一个分界点,除了为之前的自己还债,更重要的是,不要再把锅甩给以后的自己。
这样的年龄,虽然不算太晚,但终究没有什么资本去挥霍精力与时间了,所以第一个建议是必须尽快找个领域,沉下来,不要再朝三暮四,说真的,做什么真不见得那么重要,怎么做才重要。
关于你提出的问题,我试着来回答,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1、工作除了收入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工作除了收入,还带给我们成长,这应该是一个共性答案。但我还有另一个答案,那就是只有工作才能让你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过一段话: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这句话相信你能理解,可是什么情况下才能遇到很强、可怕、水准很高的东西?答案就是工作。
很强、可怕、水准很高的东西,你不可能在旅游时遇到,不可能在逛街时遇到,不可能在玩耍中遇到,唯有在工作才会遇到。
那些折磨你的细节,那些难以伺候的领导,那些口味刁钻的客户,TA们都会把你弹在地上,让你原型毕现。但当你爬起来了,你就获得了重生,只到再次被弹到地上......
弹倒,爬起,周而复始,终有一次你被弹倒后,才也无法爬起,你也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了。
人这一辈子到底在追求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我的答案就是寻找边界,撞到那面永远不可逾越的高墙时,你终于找到了边界,你也真正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了。
2、找工作要看重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告诉你,找工作收入不重要,能不能学到东西才关键。我却认为,收入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首先,从理性选择的角度讲,应该把明确性信息摆在第一位。
人和动物最大不同点是会凭空创造信息,就像女孩子择偶,两个追求者,一个富二代,一个穷屌丝。
有人会对她说,有钱的男人都很坏,而条件一般的男人,会更努力,也会更疼她。
你看,这种信息就是被创造出来,是不确定的。因为三五十年的婚后生活,很难保证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有钱的男人不见得会变坏,而穷屌丝也不见得会更努力,更疼人。
所以,如果女孩子聪明一点,就要先考虑明确性的信息,也就是两人的经济情况,以此来做出选择。
这和择业一样,行业或者公司情况差不多的情况下,当然选择出价高的,而不是听HR的天花乱坠,说未来多光明,要知道未来是最不靠谱的一件事。
当然,说到这一点时,不能忽略我的前提假设:选择对象的其它情况相同,或者你根本无法判断时,这条法则才生效。
如果腾讯每月给你1万,另一家不知名的网络公司给你1.1万,这点差值不能对冲腾讯的其他优势,当然也不能作为你的决策依据。
另外,一家企业对一个岗位的标价,往往透漏了他们期望值。
这有点像卖东西,价格已映射出很多信息。
如果一家企业对某个岗位定价很高,说明他们看重这个岗位,或者需要这类人才,他们期望这个岗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所以,资源会倾斜,能力会得到锤炼。
反之,一个标价很低的岗位,往往意味着这个岗位随时可替代,阿猫阿狗谁来都一样,你说在这个岗位能学到什么东西?
所以,我一直认为那些叫嚣收入不重要,学到东西才重要的人,要么是资方的传话筒,要么就是人云亦云的无脑者。
“收入”和“学到东西”为什么会矛盾呢?他们不是二择其一,而是相辅相成,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收入增加了,学识也增长了。
当然,除了收入之外,你还要关注企业的资信,如今很多企业查询软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讲,尽量不要去成立在两年以内的企业。
3. 职业规划问题
我认为职业生涯不需要很细致的规划,因为你不太可能按部就班的实现。
你很难预计5年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你连自己5年后是什么样的都很难预测。
世界会变,你的认知会变,你的价值观也会变,所以,今天的你认为正确的事,5年后的你不见得认可。正如5年前,我还认为我会在平安打一辈子工......
世事难料,难道我们就听天由命?当然不是,你不用做很细的规划,但你得迎着趋势,奔对方向。
就如很多培训同行笑我,说我花太多时间写网络文章,做免费线上课程,没什么收益,真是浪费精力。
可是,信息线上化是一个大趋势,个人的品牌传播,甚至线下课程,以后都会在线上实现,这种趋势是一定会到来的,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我等于栽下一个种子,虽然不知道开出什么颜色的花,但我知道,雨季一来,它便破土而出。
我觉得年轻人,都要有“栽种子”思维,无论你是什么行业,都要开发出一点“旁门左道”,就算现在用不上,保不准将来用上啊。
就像当年我在平安,闲着没事就去做兼职讲师,当时可真没想走这条路,谁知那枚种子,让我拥有了说走就走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有精力,可以考虑另外做点什么;如果这东西还对别人有价值,你就尽量去做;如果这东西你还喜欢,千万别放过,一定去做。
4. 遇到挫折用什么来支撑?
这个没有统一答案,人与人的心理阀门是不同的,有人看似坚强如铁桶,有时却败给一个小小的眼神;有人貌似柔弱如枯枝,但千金重担也没被压夸。
如果一定要给挫折找一个共同的支撑物,我想那就是:执念。
有人执念于孩子,有人执念于金钱,有人执念美女,而我执念于自己。
我自视很高,戾气很重,总认为自己不会比别人差,这就是我的执念。
这种执念,让我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最忍受不了那些假大空之人,竟然比我成功。
可执念也告诉我,既然你看不惯别人,有种你去证明啊,躲在角落翻白眼算什么本事?
所以,如果你也有这种执念就会明白,为什么再难再苦不能怂?为什么再衰再歹不能趴?因为你不想成为了别人的笑话,你要让笑话你的人成为笑话。
这么说似乎不够佛系,可有时执念是个好东西,它让你充满斗志,人神合一。
相反,很多人之所以脆弱是因为太纠结。一会儿碎念自己庸碌无为,一会儿又安慰自己平淡是真,这种左右扇脸,才是真正的痛苦之所在。
我不是否认佛系,而是说,什么样的年纪,就要有什么样的心境, 千万别在该搏命的年纪谈修行, 你总有拼不动的时候,到时再清茶一盏,看云起云落,渡窗外夕阳,也不会太迟。
5. 关于选择的顾虑
前面几个说法,其实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选择就意味着风险,这是所以人都面临的问题。就算我和你一样的境地,也不见得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所以,重点不在于选择,而在于选择之后。就像我文章开头所讲,无论是什么工作,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
我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培训行业有个公司老板,年仅30岁,身价过千万,可他仅仅高中毕业,这学历,起点够低吧。
但他的工作起点也很低,12年前高中毕业,就在一家培训公司做业务员。这工作可真没啥含金量,就是联系客户和讲师,帮忙安排行程什么的。
可这哥们是个有心人,自己建了一个讲师库,日常收集这些讲师的特点、口碑,视频,****。
他还洞察到,一些中小型客户,由于培训零散且预算较低,因此没有固定的培训供应商。
于是他自己出来创业,建了一个网站,专门针对这些小型客户,压低成本,提供半自助式培训服务,竟然做得风生水起。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屌丝逆袭的故事,我不是给你灌鸡汤,还是想说,这个世界不缺聪明人,也不缺高学历的人,但是,有心人实在太缺了,专注的有心人就更少了。
所以, 最后的建议是,做个专注的有心人吧,人生的路也许不会因此平坦,但绝不会越走越窄。
? ——良大师
关于“宋之问的历史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